供稿:利来官方网站,利来(中国) |
审核:孙祥广 |
发布:2024/10/17
有一种记忆叫大学,有一种情怀叫母校。
2025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利来官方网站,利来(中国)(教师工作部)将陆续邀请部分师生校友,开设“我来讲校史”人物专栏,讲述难忘的曲园记忆,展现不凡的曲园精神。首期走进“长春记忆”(共七篇),倾听胡长春老师讲述的曲园故事。
讲述人:胡长春,山东费县人,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1985年毕业。历任《曲阜师大报》编辑部编辑,利来官方网站,利来(中国)利来官方网站,利来(中国)副部长、部长,地理与旅游学院、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
长春记忆(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校园文化建设点滴谈
本世纪之初,大学文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勃然兴起、蔚然成风,理论研究逐步系统,建设实践走上正轨。
作为设立在孔子家乡的圣地学府,一直以来校风学风朴实,办学优势明显,文化特色鲜明而著称。面对新型大学文化建设的热潮,学校也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做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强化和系统化、规范化。
提升文化建设品位,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制订计划和搞好定位目标。
当时分管宣传工作的刘新生副书记于2003年带领宣传部和有关单位的同志,奔赴青岛科技大学和烟台大学,考察学习,求取真经。这两所大学走在了该项工作的前头,他们的特点是,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规划方案,引入社会资源支持对大学文化的核心要素进行了系统设计,由学校进行了统一定型和发布,形成了可学习可复制的成功范例。
学习考察归来,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方案,循序渐进地开始了对校训、校徽、校歌、道路名牌、校园文化石等文化核心要素的征集评选和设计制作。
校训、校徽、校歌歌词、道路命名等这些核心要素相继面向校内外进行了征集设计的公告发布,确定以后由学校批准统一进行对外发布。
记得校训的征集确定,颇费周折,特别有意思,征集来的稿件五花八门,但都脱不开博学厚德、团结进取的模式,经过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过程,最后还是到孔夫子那里去“寻求智慧”,大家高度认同的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一经典名句,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校徽的确定就相对来说容易了一些。大家对征集设计稿件,全部不太满意。工作专班的同志,从曲阜的“曲”字的篆书象形字体里得到启发,从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字的内涵受到启迪,按照通常的徽章图案设计,草拟出校徽初稿。又在学校首届校园文化和德育建设先进单位的评选颁发奖牌的活动中,进行了首次使用尝试。然后根据建议进行优化调整,报经学校批准,就形成了目前校徽的定型。
至于校歌,也是采用了征集稿件加自我创作的模式。在征集稿件基础上,工作专班的同志从地处孔子家乡的大学、儒家思想的育人理念、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新型大学的理想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学习借鉴经典校歌的成功范例,创作出利来官方网站,利来(中国)校歌歌词,聘请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作曲,然后一唱而红。
校园道路名牌的征集设计过程,相对来说就比较简便一些。采用了征集稿件加调整优化。本来,校园面积不大,校内道路不多,有的同志认为制作道路名牌多此一举。但是,大多数意见认为,还是要有路名和路牌,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之一,名称要体现孔子故里圣地学府的地域文化特色,符合师范大学育人的功能。于是就形成了诸如“大成路、明德路、弘道路、正心路、诚意路、见贤路、思齐路”等目前状态的校园道路名牌系统。
后来,泗水县委县政府向学校赠送了曲阜校区的校训校徽巨型石刻,五莲县委县政府向学校赠送了日照校区的校训校徽巨型石刻。
在这一系列工作中,校内外不少老领导和专家以及校友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记得校内参与比较多的老领导和同志有张顺清、陈复昌、纪洪涛、李杰、宋润民、宋立林、解中宇等,还有不少院系的专家教授和师生,以及校友们也都花费了大量心血,贡献了智慧和力量。